一個個紅色印記的力量有多大?
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名農民
怎么也想不到
當年按下的紅手印
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也成為中國農村改革的一聲驚雷
“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
如以后能干
每戶保證完成每戶的全年上交和公糧
不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
如不成,我們干部坐牢殺頭也甘心
大家社員也保證把我們的小孩
養(yǎng)活到18歲”
1978年,一間破舊茅草屋內
18名農民出于“填飽肚子”的樸素想法
冒險在這張“生死契約”上按下紅手印
1978年
安徽迎來一場百年不遇的大旱
農田布滿裂縫,土地撂荒
農民外出乞討者不計其數(shù)
“那時生產隊農民出勤不出力
干著還貓著
遇上大旱,要想救活大家
只有分田到戶搞單干”
“大包干”帶頭人嚴宏昌回憶說
當時那是一條紅線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實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
小崗生產隊迎來大豐收
糧食總產相當于
1955年到1970年產量總和
“大包干”拉開農村改革的序幕
從此,我國農業(yè)生產活力迸發(fā)
糧食產量連創(chuàng)新高,農民收入不斷增長
廣袤農村生機勃勃、面貌煥然一新
“紅色百寶 奮斗百年”專題報道
監(jiān)制:孫承斌、陳二厚
策劃:趙承、孫志平、劉菁
制片人:張旭東、樊華
視頻組組長:邱紅杰、鞠曉燕
文字組組長:鄒偉、趙超
融合組組長:車玉明、杜宇、王敏、常君麗
視頻:曹力、白斌、水金辰、周佰欽
編導:王玉璐
文字記者:姜剛、白斌
統(tǒng)籌:劉敏、謝?,帯⒑聲造o、賈伊寧
支持單位:鳳陽縣宣傳部
大包干紀念館
承制
新華社國內部
新華社音視頻部
新華社安徽分社
新華通訊社出品
[編輯:
邵國權
]